解析手机电池那些你不知道的事
在电子产品极速发展的时代,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移动电源的身影,说它是手机的伴侣一点也不为过。然而这位伴侣的脾气是否很火爆?动不动就冒烟、自燃甚至爆炸,那就看移动电源主控IC和电芯了。
其实就算我们不使用移动电源,手机里的电池是否也会像移动电源电池这么火爆呢?它们之间是不是一样的呢?那我们就必须了解这里面的一些你不知道的事。
要想成功地让锂电池爆炸,就必须要让锂原子或锂离子直接与氧气接触,能创造这种条件的方法,只有暴力损坏电池外壳(如外力、投入火中等)、过充或短路等几种,当然,使用山寨劣质电池也包含在内。
先来看看电池锂充电的原理。起初,锂原子仅存储于正极和负极中,两极中间由电解质或电解液分隔(锂离子电池为电解液,锂聚合物电池为非液态的电解质)。在这种情况下,两极中的锂相对比还算比较稳定的。尤其在锂聚合物电池中,由于锂以化合物形式存在,所以即使接触氧气也不易直接起火爆炸。
在充电或放电时,电池内的情况便发生变化:一个电极中的锂原子失去一个电子,变成锂离子,并穿过中间的电解质或电解液,进入另外一极,重新变为原子态。最危险的情况则恰恰出现在锂离子迁移的这个过程中。下面就要看看你是如何折磨这些锂离子或电解质(液)的了。
1、短路
所谓短路,相信大家都明白它的原理。锂电池短路后,电解质或电解液就会开始积蓄热量。起初少量的发热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问题,而一旦热到一定程度,电解质就会开始膨胀,电解液则直接开始从液态变为蒸汽。说到底这种问题造成的最坏情况就是电池外壳涨破,于是正在“搬家”的锂离子终于获得了和氧气“亲密接触”的机会,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了。
2、过充
过充造成爆炸的原理与短路比较类似,不过罪魁祸首并不在电解质或电解液,而是负极。在电池真正面临过充的情况下,负极本来比较稳定的锂原子会化身为针状锂金属结晶,刺破电解质(液)与电极间的隔膜,于是电荷就和正极连通,造成内部短路,剩下的过程就请大家参见第一点了。
3、电池外壳损坏
这一点就更不用说了,既不依靠电解质(液),也不用过充这种不够刺激的手法,而是直接一刀杀向电池外壳,来个鱼死网破,于是,氧气就成功地进入电池内部,你还没来得及做“拆解评测”呢,电池就已经起火或者爆炸了。
最新案例
同类文章排行
- 剖析PPTC自恢复保险丝的应用原理
- 拆解羽博Air 10000毫安移动电源剖析内部电路
- 解析一根媲美苹果Lightning的数据线
- 元盛达电子Type-C Hub 成品功能测试视频
- 三星充电宝涉嫌存在容量虚标消费者维权困难
- 只需轻触一个按钮问题充电宝便可以偷窥手机里的密秘
- 浅谈UL认证推出针对移动电源产品的安全标准
- 浅谈可为MacBook提供29W充电的USB Type-C移动电源方案
- 深入剖析告诉您USB Type-C为什么这么火
- 继乐视、一加后小米4C正式配备Type-C接口的产品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