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移动电源安全三面观
移动电源常见的除了虚标容量问题以外,最最让大家担心的莫过于发生自燃和爆炸等隐患了。就今年由移动电源引起的安全事故相信大家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,移动电源主要由外壳、电池和移动电源电路板组成。
而质检总局在今年8月展开了一场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,结果触目惊心。此次检测共采样32批次产品、224件样品,而这32批次产品均存在质量安全风险。其中,9批次产品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不符合,存在发生内部短路时起火爆炸的风险;28批次产品输出电气性能测试不符合,存在损害被充电设备的风险;20批次产品外壳材料可燃性测试不符合,存在无法对电芯起火进行阻燃的风险;17批次产品电芯 0.2ItA放电测试不符合,存在容量虚标问题。
据业内人士称导致移动电源可能爆炸的原因,主要也是由这三部分引起的,电芯、电池管理系统和外壳都有安全隐患。
在移动电源结构中,保障安全的屏障有3重。第一就是电芯自身保护。好的电芯自身有一个安全阀,在已经短路的情况下,即使电芯发红也不至于会燃烧。第二是管理系统,也就是电路板,它是一个升压和降压模块,可以调节电压。第三是外壳,就牵涉到组装工艺,正极、负极的焊接等。
首先,构成移动电源最主要的部件就是电芯。电芯的安全隐患包括:漏液、鼓胀、燃烧和爆炸。
在质检总局的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中,32批次移动电源里的6批次发生起火爆炸。如果消费者随意搁置移动电源,使其遭遇挤压、针刺和重物冲击等外部冲击,就可能造成内部短路,从而发生起火和爆炸。
除了电芯以外,电路板也是移动电源第二关键部件。在电池的构造中,电路板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部件,其成本只有10元,占整个移动电源总成本只有10%到15%,但是其在移动电源中却非常重要。而其中,有一个保护IC,成本只有1-2元,为短路模块和升压、降压模块,是保障移动电源安全的一个关键部件。
质检总局在上一次的检验中,检验了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,结果显示32批次移动电源样品的“输出电气性能”测试仅有3批次符合要求。而输出电压过高会导致用户给移动设备充电时,把移动电源烧坏。质检总局测试表明,有些移动电源产品的电压甚至达到十几伏。
最后是外壳和组装工艺。目前国内销售的充电宝外壳主要分为塑料和金属两种,其中塑料外壳占3/4以上。本次监测对32批次充电宝的塑料外壳阻燃性测试中,仅有5批次符合要求,也就是说,大多数充电宝一旦发生电芯起火,这些塑料外壳将无法进行有效地阻燃。另外,有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在正极和负极的焊接上非常粗糙,也容易引发事故。
随着移动电源安全事故的频频曝光,行业内的厂家也纷纷大打“保险”牌。如罗马仕(ROMOSS)产品的介绍网页上描述:“产品已经有中国平安财险 300万美金安全责任险”。小米官网上对产品的介绍中也提到:“每款正品小米移动电源,均由中国人保财险承保。每人每笔承保额为 50 万元,让您用得更放心!”
最新案例
同类文章排行
- 解析常见电路保护器件-自恢复保险丝PPTC
- 深入揭密USB接口划时代的产品Type-C
- 快充移动电源方案商为您解析哪种快充技术更胜一筹
- 北京电视台抽检充电宝网购平台成假冒劣质产品集中地
- 解析华为快充技术面世2分钟极速快充
- 淘宝网就移动电源虚标现象再出招管控不整改将受罚
- 高通QC2.0/3.0移动电源电路板
- 苹果表示USB Type-C是他们一个迟到了二十年的约定
- 高通新八核骁龙617发布QC3.0快充持续升温
- 高通QC2.0还没用上而QC3.0快速充电技术已经发布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